当前位置:梦归>武侠修真>国潮1980> 第二十五章 悲哀
阅读设置 (推荐配合 快捷键[F11]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)

设置X

第二十五章 悲哀(1 / 2)

经过康术德这么掰开了揉碎的了说。 宁卫民要再不明白师父这一片苦心,他就真是个没脑子的木头人儿了。 是的,他全懂。 他不但知道老爷子想表达的意思。 甚至结合自己前世的经历与经验,他还有了更深一层的领悟。 没错,人是不能自视太高,太自信,太要强的。 因为个人的力量太过渺小了。 生意的利益其实贵在平衡。 如果不懂得辨识大势,顺应大势。 那么人的努力通常都不会获得应有的回报。 而且也从来也不会有人,只单纯因为自己要强,就能得到好处的。 说白了,专仗着自己个儿,不自量力的跟老天在斗,就如同被小孩子用线拴上的蚂蚱。 你有翅膀又怎样呢? 飞不上天去! 所以说,知命顺命则赢。 不知命自作聪明者,则输。 不信命逆天命而为者,必会惨败! 做投机光有个好眼光,好头脑那远远不够。 还得贵有自知之明,能做到小心谨慎,又能克制欲望者,才会成为最后的赢家。 否则只要一朝不慎,就能输光底裤啊。 这道理,其实就像炒股票似的,会买的不如会卖的。 有的人看似很傻,专买底部横盘不动的股票,卖也卖在半山腰上了。 但人家懂得高抛低吸的道理,能够坚决如此执行。 每次都是不骄不躁把利润拿走了,一点点聚沙成塔。 有的人看似精明果敢,善抓热点,敢打敢冲。 牛市的时候,始终是活跃在风口浪尖上最耀眼的明星,浮盈飞涨。 不过这种赢法风险极大,怕就怕大盘转向。 一旦牛市结束,其下场就是高空直落,“啪叽”一声啊。 总而言之,就是两句话。 一,隔夜的金子不如当天的银子,拿到手里的才是宝。 二,永远要考虑把投机行为本身所带来的风险,控制在能承受的范围内才行。 只是可惜,道理虽然宁卫民明白得透透的,要让他说,他都能给别人当老师。 但问题是还有一句话呢——知易行难啊。 人的情绪和理智永远是相互冲突的。 甚至理智永远要受情绪的摆弄或者影响。 要不“知行合一”,简简单单这四个字,也就不会是许多人穷极一生都难以达到的境界了。 宁卫民也是这样,他告诉自己个儿该听师父的话。 应时刻谨记“小心使得万年船”的老话,别觉得没事儿就放松了警惕。 但同时,身为一个穿越者,偏偏又让他总觉得自己是个非同一般超人。 有足够的能力提前发现危险的苗头,甚至东山再起。 说白了,他就觉着自己对那帮盲流子就不可能走眼。 要知道,那些人表面凶悍,实则色厉内荏,没什么危险。 而且他们不但极没见识,困守在垃圾场也越待越傻。 既然这么长时间都没有勇气走进城里看看,又怎么可能发现他的把戏呢? 当然,最关键的还在于钱还真的越来越好赚了。 要知道,这帮盲流子们可都是挣钱没处花的主儿,长久下来个个都有不菲的身家。 而且他们流浪异乡,居无定所,身处底层,连他们自己都瞧不起自己。 又有钱,又自卑,得嘞,这不就是购物狂的潜质吗? 这样的人很容易形成一种心理偏差,依赖于购买奢侈品自我宽慰,获得自信。 那这样消费欲一旦被点燃了,自热而然就烧成了灭不了的熊熊大火呀。 于是乎,盲流子们之间的盲目攀比愈演愈烈。 你有手表,我也要有。 你买了国产的,我就要进口的。 你有一块,我就得有两块。 你有百浪多,我就得要大英格儿。 好嘛,表都配齐了,就该配半导体了。 谁不想听着戏,听着歌儿,美滋滋的干活啊? 甚至“将军”为了拔份儿,为了鹤立鸡群。 他还想不惜代价弄个终极大件儿,要宁卫民帮忙采办一台电视机呢。 就是这样,宁卫民捞肥了。 四月里,他已经每天不光往回带铜了。 甚至许多盲流子已经等不及,直接就把现金给他了。 到当月下旬的时候,他干一天顶两三天,每天差不多能挣上个二三百。 这不是隔夜的金子呀,就是当天拿到的金子啊! 所以让人怎么舍得就走啊? 反复思来想去,宁卫民也不认为现在干的营生会有什么出事儿的可能。 他倒是很有把握再加一把劲儿,把手里的整版猴票凑够一千张。 因此他最终决定,师父的话要听,不过要到五月底的时候再行撤退。 之所以选择这个时间点,是因为他估摸到时候,这帮盲流子们的家底儿就被他掏得差不多了。 那再干下去,也没多大卤了。 另外天气也热了,一旦进入夏季,工作环境能骤然恶劣好几倍。 这又何苦呢? 还是拿着票子回家闷得儿蜜吧,到时候就换路子了咱。 真是没辙啊! 明知故犯! 人哪,恐怕最悲哀的就是这点。 风险一旦伴随着机会同时出现,贪婪往往让人们失去防备之心,谁还会在乎风险哪? 宁卫民机自以为关算尽很聪明。 但他压根没意识到,自己干的事儿有点一厢情愿,就像股民凭空猜测牛市的高点。 还是那句老话,风雨要是都按着天气预测那么来,就无所谓****了。 困难若是都按着人们心中所思虑的,一步一步慢慢的来,也就没有把人急疯了这一说了。 突然而至的打击,说来就来,那根本是毫无征兆的。 那天风特大,那呜呜的风像吹哨一样,把天都刮黄了。 宁卫民在垃圾场干活,给他难受坏了。 一阵阵的刮得脸生疼不说,眼睛还难以睁开。 嗓子眼,耳朵眼里不是脏土,就是“杨胡子”。 于是当天将到中午,

上一章 目录 +书签 下一页